风起云涌的新闻记者杨宝宝
讲述一个好的中国故事,红色故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传播延安、井冈山的革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革命文化?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的红色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的来龙去脉
同济大学的“红色经济翻译”团队试图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该团队成立两年多,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20多名师生组成,致力于红色文化的翻译和传播
规范翻译,讲述红色故事
红色经济翻译来自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云领导的一项调查。当时,学生们走访了几个革命老区,发现景区的外文翻译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收集了这些错误,数量相当可观
“最夸张的错误是把‘一米线’翻译成了‘一面’。”球队教练郭树坚说,经过调查,大家都意识到革命圣地翻译不规范的问题亟待解决,于是“红色经济翻译”团队应运而生
外文学院大四郭磊、外文学院大三俞继寰负责评分。参加“红色经济翻译”后,他们随队前往延安等革命圣地,发现红色景点介绍等英文资料的翻译存在很大问题,“当每个景点谈论同一个术语时,翻译不统一,甚至翻译错误,这将导致理解上的巨大困难。”
“红色经济翻译”“队员们在延安宝塔山合影
例如,在《瑞金景区英文导游》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翻译不统一。“事实上,这两个表达都是不规范的。“临时中央政府”早就有了一个固定的英语表达,即中央政府间政府。
为了统一和规范红色文化的翻译和表达,“红色经济翻译”“该团队收集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语料库,用于手工转录和翻译。经过批改和校对,团队完成了一份12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批改建议集》,并对革命圣地的文本翻译提出了详细的翻译改进计划。
由“红色经济翻译”团队编制的《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术语英译指南》
团队收集了1500多份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术语英译参考资料,辅以相关背景的双语介绍,并编写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词语英译指南》,帮助译者快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语境;在收集国外专家翻译、国内权威翻译、海外作者撰写的红色文化著作和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词频分析和人工比对,筛选整理出一系列作品,形成多平台通用的“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推动红色文化翻译标准化进程。
由“红色经济翻译”团队制作的“红色文化翻译术语库”
这些成果打破了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壁垒,为外国读者有效了解中国红色文化提供了一条途径,实现了红色文化海外传播、图书出版、国际汉语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目前,“红色经济翻译”团队已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鹿邑艺术园、,延安艺术纪念馆和其他机构为革命圣地提供翻译服务,并合作讲述中国红色故事。
<red economic translation”团队与延安鹿邑文化园研讨会合影
做好沟通,让海外观众在纠正翻译错误后“听到故事”
,学生们开始认为仅仅做好翻译是不够的。一方面,讲好一个中国故事就是“讲”,但如果别人不想听,这是做不到的。如何做好沟通工作,让海外观众真正听到他们心中的故事,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吴总说,“红色经济翻译”团队现在正在“翻译”,“沟通”是两条腿走路的,试图真正“把中国故事讲好”。“
如今,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交流手段。“红色经济翻译”团队也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红色文化。
“红色经济翻译”团队标志
据负责人介绍,该团队正在翻译100多个关于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的视频,如文小姐昨天、小提琴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中国艺术史>;《山洞》等,讲述延安的故事,并在youtube和tiktok等海外视频网站上发布。</《小提琴的过去与现在》这是延安文艺纪念馆制作的一段小视频。它讲述了根据地的一个浪漫故事。根据地缺乏材料,没有小提琴,但“浪漫主义的文学精神不能丧失”。一名学生收集材料,用当地的方法制作了一把小提琴。
“红色故事不仅是战争的鲜血,也是许多生动浪漫的故事。”教官岳剑峰表示,团队希望通过翻译和介绍更多丰富生动的故事,向海外观众呈现一批“有血有肉的人”,打破他们以前对中国的偏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责任。
维基百科(Wikipedia)和quora(外国问答网站)在解读中国红色文化时存在很多错误,比如偏见和扭曲。在校外老师的帮助下,团队逐一审查了相关的红色文化条目,对信息和表述不正确的相关条目进行全面修改,质疑有偏见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以促进国际社会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探索中国红色文化。
延安“红色经济翻译”团队
此外,《红色经济翻译》官方报道中国的红色浪潮高涨,席卷而来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播。红旗是红色文化的象征。以“寻找红色记忆,传播革命文化”为宗旨,向读者再现中国伟大革命历程的形象,向海内外读者生动呈现“开国元勋陈北立南方”的生动表现。“工农党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以红色文化翻译知识为重要内容,促进相关红色文化术语的英译,介绍翻译策略和技巧,促进红色文化的规范表达。在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时,团队将沿途的记录和想法浓缩在视频中,向世界讲述延安:革命和浪漫的圣地,视频以外国经验为切入点,以更加生动的文化形式演绎革命与浪漫交融的延安精神,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的延安。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红色经济翻译”团队汇集成一份10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纠正和建议汇编》,并据此推出了《红色文化翻译与传播指南》,荣获第17届“挑战杯”上海大学生课外学术与科学作品大赛特等奖,发表包括CSSCI期刊在内的三篇核心论文。
“我们收到了几个红色纪念馆的感谢信。通过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并感到他们确实做了一些事情,这不仅帮助了外国游客,而且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吴云教授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国家和社会,翻译技能、科研水平和民族文化认同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责任编辑:张哲
校对:张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