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传入中国一百年。 随着他翻译作品的不断出版,越来越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 2019年至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叔本华名著《附录与补遗》第一、二卷,以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和《两种伦理学》第二卷。 Fundamental Questions》等,迄今为止,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有中文译本。
在叔本华著作的中文译本背后,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魏其昌。 1962年在广州,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自2001年首次翻译德文版《人生的智慧》全译本以来,魏其昌先后翻译出版 20多年来翻译叔本华著作超过200万字,是中国翻译叔本华著作的“第一人”,读者称他的译作为“魏译叔本华”。 常年在海外行医,3月26日,他在家乡广州举办了时隔8年的首场读者分享会。
1982年,魏其昌从《读书》杂志上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名字,并开始阅读其作品的中文译本。 由于对当时出版的删节译本质量不满意,他转而阅读和翻译叔本华的德文著作。 他曾说:“我对叔本华的作品一见钟情,然后私下决定终生相守,我们将长相厮守。”
“经过这么多年的翻译,有 损益。’ 迷失 可能是这些年我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在做翻译,每天都要看几页要翻译的,看得太透彻了,连电影都不敢看, 没时间看。当然,我“得到”的更多。假设我不打算做翻译,看完叔本华的书,即使我很喜欢,也可能不会再读了。但是,叔本华的 书是可以反复看的,我觉得第一次看很好,你看懂的就是这个阶段能看懂的,再看一遍,因为你的经历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魏其昌说,因为自己读的书多,读的多,自己的叔本华的书一页页散落,“这本书是无心之举,翻译给我带来的好处远远弥补了我的‘损失’ ”
分享会上,有读者提到,网上关于叔本华的奇闻轶事和以叔本华命名的名言很难辨别真假。 如果你没有读过叔本华的作品,你可能会散布谎言。 魏其昌从自己的翻译经历出发,提出了阅读叔本华作品的五点看法:第一,理解叔本华思想最便捷的方式是阅读他的作品; 第二,表达和解读叔本华的思想最清晰的是他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别人的评论; 第三,大多数人更喜欢看别人对叔本华作品的解释,而不是阅读叔本华原著,这不利于全面了解叔本华的作品。 想法; 第四,阅读叔本华的作品,可以享受思考的乐趣; 第五,读叔本华的作品,可以随时从任何一页开始。
魏其昌与读者分享了他的翻译心得,比如叔本华的主要概念wille为什么译为“意志”,他说的是“孤独”、“庸俗”、“精神愉悦”和“痛苦” ”“乏味”、“禁欲”、“天才”指的是什么,“人的财富”包含什么,“人生的智慧”又是怎样的智慧。
20多年来,一个人坚持翻译另一个人的作品。 上海人民出版社与广大读者共同见证了魏其昌从叔本华作品的读者到翻译家的成长。 有读者感叹叔本华说过“休闲才是生活的真谛”。 作为翻译家,魏其昌将精髓倾注于叔本华作品的翻译中,享受着叔本华所说的“最高尚、最持久的乐趣”。 有读者提到,曾在魏其昌的一部译作的“编后记”中看到一位陌生读者写给译者的一封信,说要从译者每月不到3000元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的生活费。 . 作为读者,支持他的翻译让他深受感动。 有读者表示,看过魏其昌翻译的《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后说,“慈悲为德之本”,伦理学的最高基本原则是“不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每一个人” ”,感觉叔本华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哲学家。 有读者表示:“早就知道《附录与增补》,2019年才读到中译本,叔本华的话一直让我开怀大笑,读得很开心,谢谢!”
魏其昌说,“叔本华的作品给了我很多,翻译它是微不足道的感谢,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而读者对翻译的感激之情可能是最高的。 报酬。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施晨露